本文來源于網絡,若侵犯了您的權益,聯系我們刪除。 原標題:紀檢監察雜志剖析一刀切問題,哈爾濱市城管局禁燒冥幣被點名 徐光偉 繪 應對春節返鄉,“一封了之”;創建文明城市,“招牌統一”;落實環保治理,“強制關?!薄?,《中國紀檢監察》雜志刊文,剖析了“一刀切式”落實問題。 這篇題為 《“一刀切式”落實,為何屢禁難絕》、發表于4月15日出版的2021年第8期《中國紀檢監察》雜志的文章指出,“當前各項政策措施、改革舉措密集出臺,‘一刀切式’落實往往冠以‘深入貫徹’‘嚴格落實’的名頭,看上去很‘實’很‘嚴’很‘好’,具有很大的迷惑性,但本質是不能實事求是,在政策執行中過于粗放,試圖用固化的標準取代本應因時因事因地而異的原則?!?/p> 文章通過多個具體案例盤點了“一刀切式”落實的幾種類型。澎湃新聞(【帶替換url】)注意到,哈爾濱市城管局禁燒冥幣一事便是其中一例。 文章稱,清明節前夕,關于祭祀的“一刀切”政策在個別地區抬頭,群眾反映強烈。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城管局發布通知,嚴打制售冥紙冥幣行為,要求做到“無處可買、無紙可燒”,“一把手”不作為將被問責。消息一出,即在網上引發巨大爭議。 “爭議的焦點在于,一邊是約定俗成的傳統祭掃方式,一邊是環境保護、移風易俗的城市治理需求,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,是否只有‘堵’這一選項?,F實中,有的黨員干部接到任務,不分青紅皂白、不管客觀條件,一律采取程式化、機械化、簡單化的工作做法。比如,一說加強管理,就簡單地限字當頭、念起‘禁字訣’;一說重視某方面工作,就祭出‘一票否決’的殺手锏,可謂‘一招鮮、吃遍天’?!蔽恼聦Υ它c評稱。 此外,遼寧沈陽8萬余個改建的農村廁所被棄用超5萬個、山東棲霞金礦事故后某地沒有類似企業也“強行”排查整頓等“一刀切式”落實典型案例也被提及。 文章稱,有的地方建廁所不考慮氣候條件,在-20℃的戶外只能淪為雜物間;有的修建在遠離村民居住區的地方,遠廁解不了近急;有的村民已搬走10年,卻仍在其廢棄院落安裝新廁……據媒體報道,在推進“廁所革命”過程中,遼寧省沈陽市部分農村由于沒有走村入戶調研、傾聽農民意見,導致5年來政府投入過億元改建的8萬余個廁所棄用超5萬個。 一些地方農廁改造不成功,最主要的是沒有立足實際。與之類似,有的地方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時,不顧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,一味將上級精神生搬硬套、照搬照抄,搞機械“對標”,上下一般粗,致使政策實施和現實情況脫節,一些政策甚至“水土不服”,損害黨和政府形象。 文章提到,中部某省一基層干部反映,山東煙臺棲霞市笏山金礦事故發生后,當地轄區范圍內并沒有類似企業,卻要求層層召開會議傳達學習,組織企業舉一反三開展安全生產排查整頓?!巴馐心酥镣馐“l生一起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,上級一般都會要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舉一反三,對轄區內類似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排查、查漏補缺,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做法,但是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‘把自己擺進去’,就明顯過了?!边@名干部說。 不管什么問題,都“舉一反三”;面對風險隱患,治理整頓強求“一樣狠”,干部群眾形容這就是“別人生病,讓我吃藥”。如因為一項活動發生事故,于是其他活動一律叫停;因為一家企業排放不合規不達標,于是干脆所有企業一律停工停產,種種因噎廢食、用力過猛之舉,看似轟轟烈烈力度大,實際上很可能是刮一場風、搞一次運動,不僅切斷了企業等相關利益主體的生計,還浪費大量人力物力。 對于上述“一刀切式”落實問題,文章認為,政策要落地,執行需給力。說到底,“一刀切”往往不是顯魄力而是逞蠻力,不是有力度而是圖省勁,不是真政績反是真“政疾”?!笆奈濉睍r期,大到改革發展,小到民生小事,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,沒有現成的“作業”可抄,也不是簡單地從“甲”或“乙”中二選一。各級黨員干部只有摒棄“一刀切式”落實背后的簡單化思維、粗暴化方法、強硬式手段、官僚化風氣,才能讓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見效。 (本文來自澎湃新聞,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“澎湃新聞”APP) |